保定中联农国际农产品物流园: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“新引擎”
发布时间:2025-03-28 10:08:22
一、项目概况:打造省级农业三产融合示范标杆
战略定位与规模
区位优势:物流园位于保定市莲池区青堡村,紧临京港澳高速保定南口,距雄安新区仅30公里,是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的核心节点。
规划布局:占地1060亩,总投资10.6亿元,划分为“四区一基地”(种植加工区、批发交易区、仓储物流区、副食品加工区、小番茄种植基地),打造省级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。
目标愿景:全面建成后,预计日客流量超3万人次,年交易量达1600万吨,成交额960亿元,成为辐射京津冀的民生保供大仓基地。
建设进展与技术创新
起步区运营:已完成200亩起步区建设,温室大棚投入运营,整体项目分两期推进,计划2024年全部建成。
科技赋能:小番茄种植基地采用荷兰智能温室技术,亩产达3万斤(传统产量的5倍),并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,强化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。
二、郑得厚的创业传奇:从临杂工到“水果大王”的逆袭
初心与韧性:从基层崛起的商业逻辑
诚信立身:1995年辍学赴石家庄当果品公司临杂工,凭借帮农户摘果、装箱、搬运的真诚行动,赢得信任并开拓大桃、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销路。
危机突围:1998年创立“石家庄新世界果品公司”,历经三年亏损后,通过亲友支持及自身努力扭亏为盈,2003年拓展北京市场,扎根新发地并成为亚洲最大果批市场的核心供应商。
深耕保定: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先行者
“四连投”布局:2015年起,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,投资改造保定原工农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(现保定新发地联农批发市场),并陆续建设大慈阁惠民街市、中联农全链物流园等项目。
产业赋能:2022年促成北京新发地等企业落户保定,共建中联农全链物流园,通过“三产融合”模式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率,助力保定打造“都市现代农业强市”。
三、经济与社会效益: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“加速器”
经济拉动与产业升级
就业带动:直接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,并通过物流、仓储、加工等关联产业间接带动万人就业。
产业协同:与北京新发地、河北农科院等机构合作,建立“产地直供+冷链配送+智慧营销”全链条,推动保定农产品品牌化、国际化发展。
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
青堡村转型:物流园建设推动传统养殖村向现代农业商贸村转型,村民通过房屋租赁年增收约3000元/亩,村容村貌及交通环境显著改善。
以商招商:郑得厚通过农业项目推介会,促成20余亿元投资落地保定,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活力。
四、未来展望:科技创新与区域协同的“双轮驱动”
科技赋能产业链
智慧农业: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,推广智能温室、数字种植等技术,提升农产品附加值。
供应链优化:开通“京津石物流专线”,探索“次日达”生鲜配送模式,构建高效京津冀农产品流通网络。
区域协同与品牌建设
雄安对接:依托紧邻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,强化保供稳价功能,成为雄安“菜篮子”“果盘子”的重要支撑。
国际拓展: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,推动保定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,打造“保定农品”区域公用品牌。
结语
保定中联农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通过“政策+资本+科技”三端发力,不仅重塑了区域农业产业链,更以“三产融合”模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。郑得厚及其团队的深耕,不仅实现了个人与企业的逆袭,更为保定乃至京津冀的农业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。未来,随着项目全面建成,其辐射效应将持续释放,助力保定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保定样本”。